3.不說再見 (修改)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.花又開好了 (修改)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n 24 Sun 2012 02:19
  • 尤尤

尤尤尤尤,是我的知心好友尤尤,是我的麻吉尤尤,猜得到我在煩惱神麼尤尤,總是關心我尤尤,總是在我不順利時安慰我尤尤,被我排擠過但,她還是願意當我的朋友~尤尤:畢業以前都要當麻吉ㄛ~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n 24 Sun 2012 02:19
  • 朋友

朋友我的朋友,有的背叛我我的朋友,有的傷害我我的朋友,有的才會關心我我的朋友,沒有一個是真的就算有,也只有尤尤了解只有她,猜得到我在想什麼~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眾生以穢為生,菩薩以穢度眾。眾生以穢為生,菩薩以穢度眾。 要知這世間本是苦的集合,每個人承受的苦都是個人的“本業“(或宿業)造成,因為這世間每個人的苦而匯集了這個苦的“娑婆世界“。最直接表現出來的,就是在家庭。而佛以同苦的慈悲心,來到這“娑婆世間“希望能幫助受苦折磨的眾生,能以其眼前所受的苦為求道的原動力,因而離苦得樂。然而,人們卻常因為承受不了本來自己生命就具有的苦業,而誤以為“佛的教化“,”法的力量“(道理)是無用的而加以放棄。這是什為可惜,因為放棄了佛的教化,苦業並不會因為如此而有稍減,仍然會日日滋長,增加,而自己卻會陷入一籌莫展的境地。就如,一位吸毒的患者,雖深陷吸毒的幻境,卻也會自覺吸毒的可怕,當親人或可以協助其戒毒的單位願意來幫助他戒毒時,他會欣然接受但當毒癮發作時,沒有那斷然的決心時,仍然會任性的放棄逃避他們,以至越陷越深而走向自我毀滅的境地。所以,在這一世中前世累積之苦業未消,今世延伸的苦業無解,一併來世再來加倍受苦,如此可怕不幸的輪迴將永無解脫。在佛法修行中的啟示有:眾生以穢為生,菩薩以穢度眾。在現實生活中,引發種種的困擾及不悅的煩惱事件,即是“眾生之穢“所引發,也是自身的宿業造成,如這位會員的御本尊被先生損毀。這是生命中污穢的事物,令自己不幸,痛苦的事物。怎麼辦呢?好好的聽佛的教化,只有認真的修“菩薩道“才能將生命中令自身不堪的污穢的惡緣消滅。既然決定要成為信心修行者,就要以度“眾生之穢“為自己修行的指標去面對才是。她在受苦的那時... ...(要知道,雖然先生破壞了御本尊,但是自己的信心,自己生命中的御本尊,卻是外人無法破壞的。並要想到,當先生在破壞御本尊時或阻礙她信心時,正是在承受修羅之火焚燃,三惡道的折磨,先生應是痛苦萬分。 )應如此的發慈悲的意念,如此的和先生應對並為先生真誠的祈求。如此日積月累,生命中累世的惡因必然消除。切記,這是我們信心修行的首要(我們信心的目的即是消除生命中的惡業,重新打造福運滿滿的人生。 )請深深確信,當我們開始接受妙法唱題時,御本尊,佛的守護就存在。然而這份慈悲的守護“無明的人“無法感受,所以會有抱怨,懷疑甚至退卻。而“法性開啟行菩薩道的人“ ,雖仍深陷業苦的折磨,卻能時時感受到御本尊偉大的守護功德力用,如此累世具來的惡業,必如冰雪遇到陽光般的日漸消溶。所以,一個想要消除累世惡業之苦的人,必須信,行“妙法的菩薩道。“對行菩薩的大慈悲而言,眾生的解脫,才是他本人的解脫,否則“個人的解脫,不構成解脫的定義“。如池田先生的指導:*別人的成佛,就是自己的成佛(努力的去協助先生來信心,正是自己宿命的改變) 。*從他人身上看清自己,從自己的心中去感受與他 人的一體性。 *歧視別人等於歧視自己,傷害別人也會傷害到自己,尊敬他人等於是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境界。這樣的思考,行動,正是菩薩的大解脫,是大家一起來的解脫,而不只是單方面自己解脫。這種觀念正是我們修行法華經的秘訣。那些令她受苦的人,事,首先她一定要幫助她的家人解脫,這裡才有她真正的解脫(能事事這樣想,必能大大的轉換她的人生態度,而周圍的一切必然隨之改變,當然是變好的?) 。必須要知道的雖“認真唱題,信心跟活動“ ,但還是要認真的做“人間革命“(即菩薩道的修行) ,才會如實的感受到御本尊的功德果報。深深的期待透過妳們努力的關懷,她能將此惡緣轉換為“善知識“ ,而宿命轉換成就幸福的人生。 以上 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讓這顆二十一世紀的全勝太陽昇起吧!讓這顆二十一世紀的全勝太陽昇起吧!(閱讀 池田 先生指導摘記)僭聖增上慢是指法華經所說的「三類強敵」,其中第三種「最惡劣的敵人」。「僭聖」是「佯裝聖者」之意。「僭」是指,並無資格卻佯裝、冒名者。無國王之實卻自稱為王者,即稱「僭王」;無君主之實 卻篡奪 君主之座者,則稱「僭主」。「僭聖」即指,並無資格擔任神聖之職,卻盜取其座,戴上聖人「面具」的盜賊。法華經對此「僭聖」的實態曾說,「心懷惡意,經常在意世俗,卻自稱遠離世俗,潛居閒靜場所修行」,其實是一再向世俗的當權者進讒言(勸持品,大意)。儘管想和民眾保持距離,將自己神秘化,但只要與其人一親近接觸,就能發現其卑鄙的真面目。(當時)大聖人描述良觀(僭聖)的真面目說:「大家都以為他嚴守戒律,實際上他非但放縱,而且慳貪(貪心)、嫉妒、邪見、淫亂」(御書372頁,大意)。正好與釋尊敵對的提婆達多一樣,外表裝成一副嚴守戒律的樣相。良觀也是裝成一副「連一根草也不拔」的持戒樣相,致力慈善事業,從事修路、架橋等社會事業,以博得世人尊敬。實際上卻與幕府勾結,收取關米、通行稅,壓榨百姓。對這種依靠華而不實的「虛像」欺騙世間的人而言,最怕的是什麼?那就是揭穿其「虛像」、假面具的人。 嫉妒是修羅界。修羅則是慢心。如「身長八萬四千由旬」所描述般,修羅被視為長相巨大。但這並非是「實像」,不過是一種自大的「幻影」。其實也是一種因傲慢而自我膨脹的虛像,所以修羅無法顯示出有實力者般的冷靜、自信。「僭聖增上慢」也一樣,即使「佯裝聖者」,但自己是「假冒聖者」,最清楚的是自己。自知是「帶著假面具在混日子」,所以整日畏懼不安。 修羅總是不安。一旦被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叱責時,就會如氣球被刺破洩氣般,暴露其渺小的實體。如大聖人所言:「徒傲者,必值強敵而畏心出現。例如修羅之傲,受責於帝釋,化成小身,隱匿於無熱池之蓮花中」(御書991頁)。「化成小身」,「躲起來」。這就是修羅的「實像」! 御書所言:「石因含玉而碎,鹿以皮肉致殺(中略),女以貌美而遭嫉」(御書1276頁),這些都是出自嫉妒傑出人物的實像。嫉妒是一種毫無價值的感情。只要能坦率尊敬偉大人物,自己的情操也能隨之提昇,然而嫉妒者就是做不到。「嫉妒心強的人,如同鐵,終會生銹,必將因自己的嫉妒心而腐爛」。嫉妒只會讓自己墮落。嫉妒者只想把對方扯到「與自己一樣低」。法華經曾預告,僭聖增上慢一定會用這種言詞中傷法華經行者。「(法華經行者)為了貪圖利益而好說外道之論。擅自創作此經,以迷惑世人。為了追求名聲,而標新立異,宣說此經」(勸持品,大意)。雖說讒言者其目的是「貪圖利益」、「追求名聲」,但其惡言內容正表露出「自己低層次的欲望」。 佛法講求的是勝利。日蓮大聖人遵照經文所言,勇於向惡挑戰,喚起大難,奮戰到底。不僅以毒鼓之緣來拯救不信從正法的人,同時也以身作則,留下「能戰勝一切大難」的萬年楷模。我們也是在一波又一波的迫害當中前進。唯有在迎戰激流中,才能發揮人生的真髓,以及綻放一個人的真實人格光芒。大聖人就是以身作則教導我們,唯有在這種激烈奮戰當中,才能顯現「佛法的生命」。因此身為大聖人的弟子,我也誓願祈求:「希望能成為眾矢之的,捍衛廣宣流布、學會與戶 田 先生。請讓我獨自承擔一切的難」。 只要下定這種決意,還有什麼可怕的事?還有什麼無法戰勝的仗。 現在我們所締造的歷史也一定會獲得大聖人的讚揚,萬古流芳。相信後人一定會欣羨說:「讓我們回顧二十一世紀初那場勝仗。就是有當時那段歷史,才能鞏固其後的世界廣宣流布軌道。我們也真想參與那場奮戰!」大家一起光明磊落地讓太陽昇起吧!讓這顆二十一世紀的「全勝太陽」昇起吧! 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導讀摘要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導讀摘要 一、 本品的產生 前面的三品〈分別功德品〉〈隨喜功德品〉〈法師功德品〉是闡明、讚美聽聞了壽量品所說的,佛壽長遠起了信心而有的功德。 本品為了令相信以上信行的功德是真實的,以釋尊的前生作為現證,進而闡明非難、醜化、詆毀法華修行者的人,會受到很大的罪報。也確實舉出得到六根清淨之利益的證人,使我們知道我們本來就具有佛性,策勵來世弘通法華經。 二、 信、毀的罪福 釋尊以〝得大勢菩薩〞為對告眾明示,若四眾對修持法華經行者惡口、詈罵、誹謗則會受比誹謗佛更重的罪報。相反的受持修行《法華經》之人會得到如十九品中六根清淨的福報。 三、 不輕菩薩的因緣 佛對〝得大勢菩薩〞說:在過去很久以前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來,〈此威音王佛為一切眾生說法〉………到了威音王佛像法之時,增上慢、爭名奪利、惡行惡性、的比丘漸漸增多而形成了一股大勢力。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,名叫 〝常不輕〞。因為他無論見到什麼人一律禮拜讚嘆,而說:「我深敬汝等。不敢輕慢。所以者何?汝等皆行菩薩道。當得作佛。」 然而這位比丘,並不拘泥於讀誦經典,只是從事禮拜,甚至遠遠看見四眾,也會特地前往禮拜、讚嘆,而且這樣說:「我不敢輕於汝等。汝等皆當作佛故。」 四眾之中,有因而動怒、忿恨、或有心地不清淨的人,便破口大罵說:「這個傻比丘是從哪裡來的,自己在說我不輕視你們,還為我們授記,應當可以做佛,我們才用不著這種騙人的授記」。 這樣經過了許多年,經常遭受謾罵,也不動怒、忿恨,還是常常這樣說「你應當作佛」。說這句話時,眾人之中,有些便拿棍棒、瓦片、石塊打擲他。此時他就急忙躲到遠處站住,又大聲說:「我不敢輕視你們,因為你們都應當作佛」。 由於他經常說這句話的緣故,所以驕慢的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稱他為〝常不輕〞。 四眾對「常不輕菩薩」的「信伏隨從」 這位〝常不輕菩薩〞在臨終時,在虛空中,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威音王佛先前所說的《法華經》,二十千萬億萬偈經文。都能受持即時獲得了如《法師功德品》所說的,六根清淨的功德。他得到了六根清淨的大功德後,不僅沒有命終,反而更增加了壽命到二百萬億那由佗歲,在此歲月中廣泛為人演說這部《法華經》。 此時那些以前時常對「常不輕」輕視罵詈迫害的四眾,看見他得到這麼大的功德,還又樂於為他人解說《法華經》,又辯才無礙,又感於他的身心善良、不生瞋恨、忍辱及智慧的力量。又聽到他的說法,於是都「信伏隨從」。這位「常不輕菩薩」又教化千萬億的大眾,使他們達到無上正覺。 「常不輕菩薩」的大功德 「常不輕菩薩」命終之後,得以遇見二千萬億的佛陀,名號都是「日月燈明」。這位「常不輕菩薩」在他們的法門裡,講說這部《法華經》。因為這樣的緣故,命終之後,又再遇見二千萬億的佛陀,同前次一樣這些佛都稱「雲自在燈王」。在這許多佛陀的法們裡,受持、讀誦,且為四眾講說《法華經》,因為這個緣故獲得了六根清淨,在四眾中說法內心無所畏。 得大勢!這位「常不輕菩薩摩訶薩」供養這些佛陀,致上恭敬、尊重、讚嘆,種植許多的善根,後來又遇見千萬億的佛陀,也在這許多佛陀的法門裡,講說這部經典,功德成就,應當可以作佛。 ﹝豈是異人﹞彼時不輕。則我身是 說到這裡,佛(釋尊)對得大勢說:「你的看法如何呢?」,那時的「常不輕菩薩」不是別人,其實就是我的前身。如果我在過去世不曾受持、讀誦這部經,還為別人講說,不可能很快就證得無上正覺。因為我曾經在先佛的跟前,受持、讀誦這部經典,又為別人講說,所以才能很快證得無上正覺。 明示對修持「法華經行者」惡口、詈罵、誹謗的罪報。 得大勢!當時的四眾以發怒、忿恨的心,輕蔑我的緣故,在二百億的漫長期間,一直遇不到佛陀,聽不到佛法,見不到教團。千劫之間,處在阿鼻地獄,遭受大苦惱。直到消除這個罪業之後,再遇上「常不輕菩薩」,教化他們無上正覺。 得大勢!你的看法如何?那時經常輕蔑這位「常不輕菩薩」的四眾不是別人,其實就是現在會座上的「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」、「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」、「思佛等五百位優婆塞」,都是在追求無上正覺的路上不退轉的人。 諸佛世尊。時說是經。是故行者。於佛滅後。聞如是經。勿生疑惑。應當一心。廣說此經。世世值佛。疾成佛道。 四、討論重點 「不輕菩薩」是學會幹部修行的典範 御書有云:「為自他不二之禮拜。其故,不輕菩薩既禮拜四眾,則上慢四眾所具佛性,亦為禮拜不輕菩薩矣。人向鏡中禮拜,則鏡中之影必有回向我禮拜矣云云。」如同敬人者人恆敬之,輕蔑人者人恆輕之。自己改變,對方也改變。培育人才也是一樣,首先相信對方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才,心生尊敬,如此才能成功。如果以對待手下般的態度待人絕對無法造就人才。﹝福運121期45頁﹞ 由衷的尊敬會員,才是正確修行的人。不輕菩薩認為所有的人都有佛界,應向沒有信仰的人禮拜,所以我們若是輕視有信心的會員,必將蒙受懲罰。 身為幹部更應反省自己的言行。如果讓他人久等,態度傲慢,就不算是修行《法華經》的人。 不輕菩薩不管對方的態度,一心貫徹自己的信念,終獲勝利。若只從外表上看,或許經常作威作福的有力人士,顯得威風。其實,一直被瞧不起的不輕菩薩反而是處於勝利的一方。兩者的境界有如雲泥之別,﹝福運121期45頁﹞ 「不輕菩薩」不以口才弘法,也不會故作神氣狀,只是憨厚地勤於下種,須知在這種行動裡正脈動著三世不變的《法華經》,這也是學會員的寫照。在最前線奮鬥的學會同志,正是「不輕菩薩」。 反之,那些受人尊敬、自以為了不起的人,則屬增上慢的四眾。創價學會是不可思議的佛敕團體,具有力量,所以每一位學會員才能盡情地活躍前進。若以為是自己有能力,就會開始沉淪墮落。 所以經文上說「豈是異人」,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就是不輕菩薩、是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當體,從事不輕菩薩的修行。﹝福運121期38頁﹞ 學會的發展源自地區,是會員為廣布所付出的辛勞成果。以組織的力量或命令,不可能讓眾人如此團結,學會之所以堅強,是因為以真心關懷每一個人,這是我(池田先生)想要強調的學會精神。 世間的領導者大多只會命令他人,自已袖手旁觀,坐享其成。我們要改革的,就是這種領導階級的官僚作風。﹝福運121期30頁﹞ 不投入第一線的領導者,只會玩弄權術,不是真正的領導,稱得上是世界上的第一不幸。他們的所作所為,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,貪圖享樂。 學會的宗旨是為了鼓勵認真工作勞苦的人、想認真度過人生卻心有餘力不足的人,為了使這些庶民獲得力量和幸福,所以學會幹部不能怕辛苦。﹝福運121期30頁﹞ 對抗惡、打擊惡,使惡成善。 御書有云:「不輕是善人,上慢是惡人,如此立善惡是無明也。然,立於此處,成禮拜之行時,是禮拜善惡不二、邪惡一如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云云。」﹝御義口傳﹞﹝福運121期44頁﹞ 文意 認為不輕菩薩是善人,認為上慢的四眾是惡人,將善惡如此的區分是無明的。﹝也就是說對佛法來說是無意義的﹞…… 所以,站在不輕菩薩的立場,作禮拜時就是向「善惡不二、邪惡一如的南無妙法蓮華經」來禮拜。 「善惡不二、邪惡一如」: 是明示出南無妙法蓮華經是「無差別」的平等觀。有如此的境涯才能慈悲的去渡救一切眾生。在法華經的世界裡,有分別善惡、正邪的智慧,但這卻是要將惡、邪轉換為善的慈悲力量。 所以善惡不二,並非善惡不分,承認其惡,而是要對抗惡、打擊惡,使惡成善。佛法者勝負為先,如果被打敗,無法現出善惡不二,善將淪為奴隸。善行勝過惡行,才能將「惡知識」化為「善知識」。﹝福運121期46頁﹞ 在現實中奮戰,甘受大難──此即不輕品的要義。 佛不是虛幻的。當為了方便,曾說出虛幻的佛。但真實的佛存在五濁惡世的現實世界,投身於痛苦的民眾當中,與他們同甘共苦,全力拯救他們,就是佛。﹝福運121期27頁﹞ 而且,佛為拯救民眾奮不顧身。為此違逆了傲慢的權力者,遭受彈壓又飽受僧侶的迫害,甚至連民眾也憎恨他,惡口罵詈,杖木瓦石加害。佛就生活在這種大難中,絕不是悠然得悟,泰然安身在另一個安樂的世界裡。﹝福運121期27頁﹞投身於怒濤洶湧的社會中,且率先前進的,才是真正的佛。不過率先前進,一定會遭遇種種困難,難免受到傷害。可是,冷眼旁觀民眾受苦,明哲保身,就不是佛,而是魔的作為。﹝福運121期27頁﹞ 在現實中奮戰,甘受大難──此即不輕品的要義。大聖人教示:「一代肝心是法華經,法華經修行之肝心在不輕品。」佛法的目的何在?歸根結底,就是要說出《法華經》,而具體實踐的指針即是不輕品。御文又教示:「不輕菩薩之敬人是何事?教主釋尊出世之本懷在示人德行。」﹝福運121期27頁﹞ 二十四字法華經 《御義口傳》:「此二十四字與妙法五字,字異意同,二十四字是略法華經也。」,法華經的主旨為何?答案就在此二十四字之中。﹝白話﹞「我深深尊敬你們,不敢輕視、怠慢。因為你們只要修行菩薩道,就必然可以成佛。」﹝福運121期31頁﹞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、佛界,不輕菩薩就是禮拜佛界。 雖然其他宗教也說示平等,但說法不同,有的說人類同是罪人之子女因而平等。法華經卻說,大家都是尊貴的佛子,均為佛界當體而平等。兩者的平等觀有著天壤之別。﹝福運121期32頁﹞ 與一切暴力相對的,是「不輕菩薩」、《法華經》。反對暴力,以精神力量挑戰逆境的,即是《法華經》。非暴力的「不輕菩薩」,遭受肉體及言論的暴力。即使被增上慢的人們嘲笑,不輕菩薩也毫不動搖。不管被人如何怒罵,他從不生氣,只是反覆地說:「你必然會成佛」。此即「忍辱」修行,故稱佛為「能忍」,成佛就決定於能否忍耐到底。不輕菩薩就是如此,即使遭受他人之惡言、毆打,也不斷地以《二十四字法華經》下種。 戶田先生說:「折伏不需要十八般武藝,只要決意自己此生唯有弘揚南無妙法蓮華經,此即末法的折伏。除此之外,別無他法。」怎麼做才能弘揚妙法蓮華經?怎麼說才能清楚向他人介紹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?這種方法論與實際折伏完全無關。 我就是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!除了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外一無所有!無時無刻下定決心:除了正法之外自己一無所有,………因為已決意自己是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,所以能勇敢地流布「御本尊」。 「不輕菩薩」也是一樣。即使遭受他人的惡言、毆打,也不斷地以《二十四字法華經》下種。不管對方如何反應,堅持自己的信念:我要如此的渡過一生,奮戰到臨終。﹝福運121期34頁﹞ 行妙法蓮華經「不輕行」的福報 經文說:「這位〝常不輕菩薩〞在臨終時,在虛空中,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威音王佛先前所說的《法華經》,二十千萬億萬偈經文。都能受持即時獲得了如《法師功德品》所說的,六根清淨的功德。他得到了六根清淨的大功德後,不僅沒有命終,反而更增加了壽命到二百萬億那由佗歲,在此歲月中廣泛為人演說這部《法華經》。」 「不輕菩薩」不但沒死,還延長了壽命。所謂延長壽命,是指長壽的生命之意,也解釋為「生命力」。 即使早逝,若以充沛的生命力生活,創造大善價值,其人也算是「長壽」。換言之,盡力於廣布,加強眾人的生命力,可說沒有比此更長壽的了。 又,不輕菩薩也因此得到了「六根清淨」,這顯示出人間革命的實證,令週遭人們刮目相看。﹝福運121期35頁﹞ 「其罪畢已」也是不輕品的重要法門 「其罪畢已」其意,不輕菩薩遭受增上慢的四眾迫害,是因為過去曾誹謗《法華經》之故。今世由於弘揚《法華經》,忍受四眾的迫害,將使自己過去所累積的罪業得以消滅。﹝福運121期38頁﹞ 思考及啟示: 本品釋尊有說不輕菩薩就是他的前身,為何還會有毀謗《法華經》的罪業?這也正是「視同凡夫」的道理,凡夫開始時是否定自身擁有「佛界」,因而輕視自己受迷於外界現象。此乃無明,不信法華經,依此而生毀謗妙法。因受教於佛而產生覺悟,努力遵行妙法的精神,而消其罪業。 以此啟示身為凡夫的我們,只要認真向人宣說法裡,即使遭遇再大的反對、迫害,也要知道這可以消滅自己的罪業,無須怨嘆。﹝福運121期38頁﹞ 打罵「不輕菩薩」者的罪報 經文說:「此時那些以前時常對「常不輕」輕視罵詈迫害的四眾,看見他得到這麼大的功德,還又樂於為他人解說《法華經》,又辯才無礙,又感於他的身心善良、不生瞋恨、忍辱及智慧的力量。又聽到他的說法,於是都「信伏隨從」。 人們是現實的。在這之前,不輕菩薩稱不上雄辯,只會向人反覆說二十四字並禮拜。因為如此單純,令他人瞧不起。 最後他卻完全改觀。原先自己所瞧不起的那個寒酸男子,竟便成如此了不起、讓人尊敬。於是他們心想:「我錯了!」﹝福運121期35頁﹞ 但是雖然知錯了,行為上的因果仍須擔負。 所以《訶責謗法滅罪抄》有說:「打罵不輕菩薩者,始若無事,期後雖信伏隨從,崇仰不輕菩薩,若諸天之敬帝釋,我等之畏日月。然而,始之大重罪難消,千劫入大阿鼻地獄,二百億劫見棄於三寶。」﹝福運121期35頁﹞ 思考及啟示: 凡夫就是不輕菩薩,只要認真實踐「妙法」就可打開寶貴令人尊敬的生命,所以不可自我輕視。在學會中剛開始也許什麼都不會,只要擁有自信心及使命感努力實踐,「妙法」的力量就會開發出潛藏生命中的智慧寶藏,成就佛般的尊貴生命。 凡夫就是不輕菩薩,所以不可互相輕視。在學會中會員與會員應要互相尊重鼓勵,切不可有輕視、毀罵等行為。否則就如同增上慢的四眾對付不輕菩薩一樣,造罪不輕。 佛法是講「因果法則」,有種植此「因」的行為,則「果」必會顯現於生活中。「增上慢的四眾」所受的罪報即是。但他們因心生懺悔對不輕菩薩信伏隨從,所以得到釋尊渡救的福報。 如果不輕菩薩沒有「更增壽命。……廣為人說法華經。」,則「增上慢的四眾」將無法心生懺悔。「增上慢的四眾」將常墮無間地獄而受更長更長的無量罪報。所以生命的甦生,會帶來萬物新的契機。一個人的宿命的轉換也是一樣,當自己的宿命轉換了,跟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事物,全部都往轉換的方向去。所以一定要「戰勝自己」,「戰勝周圍」一切的逆境道理在此。這才是慈悲。 豈為異人。即是我身。 釋尊說到這裡,突然問到:「不輕菩薩究竟是誰?不是別人,就是我。」這一點很重要,日蓮大聖人將此經文「豈為異人。即是我身。」更深一層,以身讀之。 大聖人的一生遭遇數次大難,於龍口性命將絕之時,發?顯本,不但得以不死,還延長壽命。進而,在前往佐渡途中所停留的「寺泊」之地,寫道:「法華經是三世說法之儀式也。過去之不輕品,是今之《勸持品》;今之《勸持品》,是過去之《不輕品》也。今之《勸持品》,未來可為《不輕品》。其時,日蓮即可為不輕菩薩。」 過去之不輕品,是今之《勸持品》: 過去之不輕品 指的是釋尊《法華經》所說的不輕品,更深的含意是指不輕菩薩的精神。 今之《勸持品》 是指大聖人「如說修行」的實踐,意指大聖人是依照勸持品的經文在修行。 本句的文意是:過去釋尊所說的不輕品的精神,是我今世如勸持品般如說修行的根本。 今之《勸持品》,是過去之《不輕品》也。 所以說我今世如勸持品般如說修行,完全是因為我擁有了「不輕菩薩」那種,尊敬生命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的「大生命」。 今之《勸持品》,未來可為《不輕品》。 所以現在我以《勸持品》如說修行的種種,可以成為未來體悟《不輕品》的示範。 其時,日蓮即可為不輕菩薩。 到未來的眾生,都能深感我﹝日蓮大聖人﹞一生的實踐,都是以不輕菩薩的精神為根本的話,那時,大家就會知道我﹝日蓮大聖人﹞就是不輕菩薩了。 「在世是今,今是在世。」﹝種種御振舞御書﹞ 在世,是指釋尊。今,是指大聖人。 本文意就是指,釋尊就是我,我就是釋尊。 「豈為異人」,大聖人教示:不輕菩薩是釋尊。現在遭受如此大難的我,其實也是釋尊、是佛陀。若不了解此事,就不能算是學過《法華經》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妙法的軌道意指廣宣流布的軌道妙法的軌道意指廣宣流布的軌道 妙法的軌道意指廣宣流布的軌道。當我們的「心法」面向「妙法廣宣流布」這一點歸命時,自己的色心就可以與妙法合為一體。廣義而言,即進入「人法一箇」的軌道。 更具體的來說,因為唯有創價學會從事廣宣流布的大業,所以妙法的軌道指的是學會活動的軌道。換言之,在廣布組織裡真正辛苦的人,就已經進入「人法一個」的軌道。 身為創價學會員的大家,平常在社會上工作得精疲力盡,還願意為了法、為了世間、為了人們,鞭策自我,這種行動實在尊貴。 以「外用」﹝外表﹞來看,有的人是公司職員,有的是家庭主婦,各種各樣。但是其「內體」﹝主體﹞的資格是地涌菩薩,所以是佛。 《十如是事》:「此三如是之是三身如來,無有隔別之餘事,本具於我身。覺知此事,是云得悟法華經之人。」﹝福運125期‧41頁﹞ 幸福不在遠方。能盡情發揮自己原本的佛界生命力,就是幸福。抱著「要完成自己的今世使命」的決心奮勇向前,這種信心就是佛界、永恆的幸福。 釋迦佛所具的三十二相,以現代來說,相當於學歷、名聲、地位。這些形象,或許在告訴他人妙法偉大的時候,會有幫助,有些人會因此心生尊敬,但這絕對不是幸福的目的所在。只以這些形象包裝自己的人,非但無法鍛鍊出真正的力量,更無法領會真正的信心和佛法。 真正的佛法信仰者會一本初衷,不會在乎外在形象。學歷等名聲地位和信心的世界毫無關係,若過於在乎變得慢心,反而會阻礙信心。真正的信心是捨身、不袒護自己,且不惜身命地向困難挺進,這也是日蓮佛法的真精神。 只要遵照本因妙佛法所說的「凡夫即本佛」身體力行時,創價學會的「民眾運動」必將蔚為氣候。勇於向企圖包裝自己的權威、權力挑戰的「民眾佛法」,正是《法華經》的真義。﹝福運125期‧43頁﹞ 如果為了教說反應社會動向的隨他意佛法,出生貴族名門或許較有利。然而,大聖人卻是「庶民之子」,相信這也是大聖人因非貴族出身,接連蒙受大難的原因之一。大聖人有以:「日蓮今生出於貧窮下賤之旃陀羅家」來闡明自己的身世。 為了結逆緣的佛緣,自願承擔大難、克服大難。……凡夫方知凡夫心,庶民才了解庶民心意。所以,日蓮大聖人自願以飽受虐待的庶民──「旃陀羅之子」誕生於世。擁有崇高的人格,才能看出真正的佛法。(筆記)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致勝的要諦──信、行、學在小時候對公元2000年總覺得是好遙遠,如今卻一不小心進入了公元2000年,而且不知不覺得今天居然已是2003年了。 以前小的時候總會聽大人說:『年年難過,年年過。』這樣的話。但是現在的時代比起以前日子生活是要好過的多了,就譬如昨天晚上,據說大型的跨年晚會台灣頭到台灣尾就有十數場,小型的跨年晚會及個人的相信是更多。 但如今是大人的我們,『年年難過,年年過。』的這句話似乎仍在每一個年關形成我們大人的壓力。所以,日子不管如何變化,但生活的壓力仍然存在。 人總是想要將自己的日子,過的更好一點、更好一點……這是人成長的動力,然而相對的也會變成自己的壓力。 大自然年復一年四季的輪轉,無形中帶動生物在它們的生命中,刻畫下許多記憶及滋潤他們令其成長,尤其是我們人類。 所以,每一個年就是大自然一個輪轉的開始。今年不管如何,好也罷壞也罷,年到了就是另一個四季輪轉的開始,開始就是希望。我們之所以慶祝過年,是因為要擺脫過去這一年的不好,站在這樣的反省迎接來年一個全新的希望。相信如何來貫徹這個年頭一開始的「希望計劃」,是決定今年的成敗。所以,我們今天在此共同祈願,互相鼓勵在年底時每人都能發表「快樂、成功的體驗」。 在這一期的福運有刊載, 池田 先生指導的《致勝的要諦》,一聽之下好像是什麼妙方。其實呢就是題目、教學、及信心的持續三個要項。 一切的事物基礎札實才夠資格去耍花招,如果基礎不札實卻想去耍花招,一定就會出糗落得一個失敗的下場。所以以信心為根基的人生,更要注意札實的信心基礎才是。 致勝的要諦──信、行、學 第一是題目。健康、勇氣、智慧、歡喜及上進心,還有律己,這些可說都取決於生命力。無限地湧現生命力的泉源,就是題目,所以,唱題為本的人不會走投無路。 總之,不論發生任何事,每天都要堅持唱題。題目是宇宙的根本力量。每天早晚,讓唱題?輕快地明朗響起,迴蕩在宇宙之中。 題目會把苦惱變成歡喜,又把歡喜變成大歡喜。因此,不論是高興或悲傷的時候,不論好壞,不論發生任何事都要堅持唱題。這就是通往幸福的直道。 第二是教學。教學不單是知識的累積,而更是信仰佛法的人生哲學。大家要好好的來拜讀御書,以自身的的身體、行動來讀御書。相信大聖人的教誨,下定決心按照御書精進,就能切實體會『確實如此!』從而對御本尊抱持大確信。 這就樣就是真正地拜讀御書,是『實踐的教學』。若能以身拜讀一段御文,化為自己的血肉,就自然而然地能理解其他的御書,進而觸類旁通。 第三是信心的持續。人生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最後。無論在哪一個時期怎樣努力,最終若離開信心,離開學會,就一無所獲。有一句話:『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』。意思是說,不徹底做到最後就一事無成。 …… 總之,要不屈不撓地努力到底。因此,要先將目標定得長遠,依此不斷地前進。﹝摘要至福運172期46頁﹞ 要知道,每一個勝利的學會員匯集起來,才會有一個光榮勝利的創價學會。因為有一個像一座閃亮的大雪山般令人尊敬的創價學會,身在其中的學會員才會有光榮。無論如何「光榮勝利」,全都是建立在每個學會員的致勝人生之上。 大家為了這樣的一個希望──光榮勝利,在這新的一年我們立下志願,勇敢的來完成它吧!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不可以燒銀紙給過世親人?為什麼不可以燒銀紙給過世親人? 不是不可以,而是不須要。 所謂的「不須要」,是因為我們已瞭解燒紙錢對過世的親人,僅僅是一個形式,無助於過世親人宿命的淨化。又,以現在的環保觀念來看,實在也不是一個好的行為,一方面會有公共危險,一方面造成生活空間的污染。所以不須要以燒紙錢的方式,來作對過世親人的祭拜。 目前在一般跟的上時代觀念的廟宇或宗派,也開始在實行祭拜不要燒紙錢。 開目抄有對法華經能幫助過世親人,由地獄轉為成佛的指導: 「儒家孝養止於今生,無助於父母之未來,是謂外家聖賢有名無實。外道雖能知過去、未來,無可助父母之道。唯佛道能有助於父母之後世,允宜有聖賢之名。而法華經以前大小乘諸經諸宗,自身得道猶不可求,更何況於父母乎?徒有文而無義。今法華經時,由女人成佛而顯悲母之可成佛,由達多之惡人成佛而顯慈父之可成佛,此經乃內典之孝經也。」(御書241頁第7行~第10行) 〈白話〉  中國儒教等所說的孝養,只限於今世。由於救不了父母的未來,所以儒教等所謂的聖人賢人乃有名無實。 印度的外道雖然知道過去、未來,但未說救父母之道。 唯有佛道才教說能救父母的未來世,所以值得聖賢之名。 然而奉法華經以前的大乘、小乘經典為依經的諸宗派,連自己本身都無法獲得成佛,更何況能救得了父母嗎?可謂徒有成佛之文,無具其實。 現今法華經之時,是女人成佛之時,亦可顯現慈母之成佛。而提婆達多此惡人成佛之時,亦可顯現慈父之成佛。此法華經乃內典之孝經。 所以由自己唱題回向給親人,是唯一具有轉換過世親人宿命的力量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