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導讀摘要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導讀摘要 一、 本品的產生 前面的三品〈分別功德品〉〈隨喜功德品〉〈法師功德品〉是闡明、讚美聽聞了壽量品所說的,佛壽長遠起了信心而有的功德。 本品為了令相信以上信行的功德是真實的,以釋尊的前生作為現證,進而闡明非難、醜化、詆毀法華修行者的人,會受到很大的罪報。也確實舉出得到六根清淨之利益的證人,使我們知道我們本來就具有佛性,策勵來世弘通法華經。 二、 信、毀的罪福 釋尊以〝得大勢菩薩〞為對告眾明示,若四眾對修持法華經行者惡口、詈罵、誹謗則會受比誹謗佛更重的罪報。相反的受持修行《法華經》之人會得到如十九品中六根清淨的福報。 三、 不輕菩薩的因緣 佛對〝得大勢菩薩〞說:在過去很久以前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來,〈此威音王佛為一切眾生說法〉………到了威音王佛像法之時,增上慢、爭名奪利、惡行惡性、的比丘漸漸增多而形成了一股大勢力。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,名叫 〝常不輕〞。因為他無論見到什麼人一律禮拜讚嘆,而說:「我深敬汝等。不敢輕慢。所以者何?汝等皆行菩薩道。當得作佛。」 然而這位比丘,並不拘泥於讀誦經典,只是從事禮拜,甚至遠遠看見四眾,也會特地前往禮拜、讚嘆,而且這樣說:「我不敢輕於汝等。汝等皆當作佛故。」 四眾之中,有因而動怒、忿恨、或有心地不清淨的人,便破口大罵說:「這個傻比丘是從哪裡來的,自己在說我不輕視你們,還為我們授記,應當可以做佛,我們才用不著這種騙人的授記」。 這樣經過了許多年,經常遭受謾罵,也不動怒、忿恨,還是常常這樣說「你應當作佛」。說這句話時,眾人之中,有些便拿棍棒、瓦片、石塊打擲他。此時他就急忙躲到遠處站住,又大聲說:「我不敢輕視你們,因為你們都應當作佛」。 由於他經常說這句話的緣故,所以驕慢的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稱他為〝常不輕〞。 四眾對「常不輕菩薩」的「信伏隨從」 這位〝常不輕菩薩〞在臨終時,在虛空中,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威音王佛先前所說的《法華經》,二十千萬億萬偈經文。都能受持即時獲得了如《法師功德品》所說的,六根清淨的功德。他得到了六根清淨的大功德後,不僅沒有命終,反而更增加了壽命到二百萬億那由佗歲,在此歲月中廣泛為人演說這部《法華經》。 此時那些以前時常對「常不輕」輕視罵詈迫害的四眾,看見他得到這麼大的功德,還又樂於為他人解說《法華經》,又辯才無礙,又感於他的身心善良、不生瞋恨、忍辱及智慧的力量。又聽到他的說法,於是都「信伏隨從」。這位「常不輕菩薩」又教化千萬億的大眾,使他們達到無上正覺。 「常不輕菩薩」的大功德 「常不輕菩薩」命終之後,得以遇見二千萬億的佛陀,名號都是「日月燈明」。這位「常不輕菩薩」在他們的法門裡,講說這部《法華經》。因為這樣的緣故,命終之後,又再遇見二千萬億的佛陀,同前次一樣這些佛都稱「雲自在燈王」。在這許多佛陀的法們裡,受持、讀誦,且為四眾講說《法華經》,因為這個緣故獲得了六根清淨,在四眾中說法內心無所畏。 得大勢!這位「常不輕菩薩摩訶薩」供養這些佛陀,致上恭敬、尊重、讚嘆,種植許多的善根,後來又遇見千萬億的佛陀,也在這許多佛陀的法門裡,講說這部經典,功德成就,應當可以作佛。 ﹝豈是異人﹞彼時不輕。則我身是 說到這裡,佛(釋尊)對得大勢說:「你的看法如何呢?」,那時的「常不輕菩薩」不是別人,其實就是我的前身。如果我在過去世不曾受持、讀誦這部經,還為別人講說,不可能很快就證得無上正覺。因為我曾經在先佛的跟前,受持、讀誦這部經典,又為別人講說,所以才能很快證得無上正覺。 明示對修持「法華經行者」惡口、詈罵、誹謗的罪報。 得大勢!當時的四眾以發怒、忿恨的心,輕蔑我的緣故,在二百億的漫長期間,一直遇不到佛陀,聽不到佛法,見不到教團。千劫之間,處在阿鼻地獄,遭受大苦惱。直到消除這個罪業之後,再遇上「常不輕菩薩」,教化他們無上正覺。 得大勢!你的看法如何?那時經常輕蔑這位「常不輕菩薩」的四眾不是別人,其實就是現在會座上的「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」、「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」、「思佛等五百位優婆塞」,都是在追求無上正覺的路上不退轉的人。 諸佛世尊。時說是經。是故行者。於佛滅後。聞如是經。勿生疑惑。應當一心。廣說此經。世世值佛。疾成佛道。 四、討論重點 「不輕菩薩」是學會幹部修行的典範 御書有云:「為自他不二之禮拜。其故,不輕菩薩既禮拜四眾,則上慢四眾所具佛性,亦為禮拜不輕菩薩矣。人向鏡中禮拜,則鏡中之影必有回向我禮拜矣云云。」如同敬人者人恆敬之,輕蔑人者人恆輕之。自己改變,對方也改變。培育人才也是一樣,首先相信對方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才,心生尊敬,如此才能成功。如果以對待手下般的態度待人絕對無法造就人才。﹝福運121期45頁﹞ 由衷的尊敬會員,才是正確修行的人。不輕菩薩認為所有的人都有佛界,應向沒有信仰的人禮拜,所以我們若是輕視有信心的會員,必將蒙受懲罰。 身為幹部更應反省自己的言行。如果讓他人久等,態度傲慢,就不算是修行《法華經》的人。 不輕菩薩不管對方的態度,一心貫徹自己的信念,終獲勝利。若只從外表上看,或許經常作威作福的有力人士,顯得威風。其實,一直被瞧不起的不輕菩薩反而是處於勝利的一方。兩者的境界有如雲泥之別,﹝福運121期45頁﹞ 「不輕菩薩」不以口才弘法,也不會故作神氣狀,只是憨厚地勤於下種,須知在這種行動裡正脈動著三世不變的《法華經》,這也是學會員的寫照。在最前線奮鬥的學會同志,正是「不輕菩薩」。 反之,那些受人尊敬、自以為了不起的人,則屬增上慢的四眾。創價學會是不可思議的佛敕團體,具有力量,所以每一位學會員才能盡情地活躍前進。若以為是自己有能力,就會開始沉淪墮落。 所以經文上說「豈是異人」,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就是不輕菩薩、是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當體,從事不輕菩薩的修行。﹝福運121期38頁﹞ 學會的發展源自地區,是會員為廣布所付出的辛勞成果。以組織的力量或命令,不可能讓眾人如此團結,學會之所以堅強,是因為以真心關懷每一個人,這是我(池田先生)想要強調的學會精神。 世間的領導者大多只會命令他人,自已袖手旁觀,坐享其成。我們要改革的,就是這種領導階級的官僚作風。﹝福運121期30頁﹞ 不投入第一線的領導者,只會玩弄權術,不是真正的領導,稱得上是世界上的第一不幸。他們的所作所為,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,貪圖享樂。 學會的宗旨是為了鼓勵認真工作勞苦的人、想認真度過人生卻心有餘力不足的人,為了使這些庶民獲得力量和幸福,所以學會幹部不能怕辛苦。﹝福運121期30頁﹞ 對抗惡、打擊惡,使惡成善。 御書有云:「不輕是善人,上慢是惡人,如此立善惡是無明也。然,立於此處,成禮拜之行時,是禮拜善惡不二、邪惡一如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云云。」﹝御義口傳﹞﹝福運121期44頁﹞ 文意 認為不輕菩薩是善人,認為上慢的四眾是惡人,將善惡如此的區分是無明的。﹝也就是說對佛法來說是無意義的﹞…… 所以,站在不輕菩薩的立場,作禮拜時就是向「善惡不二、邪惡一如的南無妙法蓮華經」來禮拜。 「善惡不二、邪惡一如」: 是明示出南無妙法蓮華經是「無差別」的平等觀。有如此的境涯才能慈悲的去渡救一切眾生。在法華經的世界裡,有分別善惡、正邪的智慧,但這卻是要將惡、邪轉換為善的慈悲力量。 所以善惡不二,並非善惡不分,承認其惡,而是要對抗惡、打擊惡,使惡成善。佛法者勝負為先,如果被打敗,無法現出善惡不二,善將淪為奴隸。善行勝過惡行,才能將「惡知識」化為「善知識」。﹝福運121期46頁﹞ 在現實中奮戰,甘受大難──此即不輕品的要義。 佛不是虛幻的。當為了方便,曾說出虛幻的佛。但真實的佛存在五濁惡世的現實世界,投身於痛苦的民眾當中,與他們同甘共苦,全力拯救他們,就是佛。﹝福運121期27頁﹞ 而且,佛為拯救民眾奮不顧身。為此違逆了傲慢的權力者,遭受彈壓又飽受僧侶的迫害,甚至連民眾也憎恨他,惡口罵詈,杖木瓦石加害。佛就生活在這種大難中,絕不是悠然得悟,泰然安身在另一個安樂的世界裡。﹝福運121期27頁﹞投身於怒濤洶湧的社會中,且率先前進的,才是真正的佛。不過率先前進,一定會遭遇種種困難,難免受到傷害。可是,冷眼旁觀民眾受苦,明哲保身,就不是佛,而是魔的作為。﹝福運121期27頁﹞ 在現實中奮戰,甘受大難──此即不輕品的要義。大聖人教示:「一代肝心是法華經,法華經修行之肝心在不輕品。」佛法的目的何在?歸根結底,就是要說出《法華經》,而具體實踐的指針即是不輕品。御文又教示:「不輕菩薩之敬人是何事?教主釋尊出世之本懷在示人德行。」﹝福運121期27頁﹞ 二十四字法華經 《御義口傳》:「此二十四字與妙法五字,字異意同,二十四字是略法華經也。」,法華經的主旨為何?答案就在此二十四字之中。﹝白話﹞「我深深尊敬你們,不敢輕視、怠慢。因為你們只要修行菩薩道,就必然可以成佛。」﹝福運121期31頁﹞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、佛界,不輕菩薩就是禮拜佛界。 雖然其他宗教也說示平等,但說法不同,有的說人類同是罪人之子女因而平等。法華經卻說,大家都是尊貴的佛子,均為佛界當體而平等。兩者的平等觀有著天壤之別。﹝福運121期32頁﹞ 與一切暴力相對的,是「不輕菩薩」、《法華經》。反對暴力,以精神力量挑戰逆境的,即是《法華經》。非暴力的「不輕菩薩」,遭受肉體及言論的暴力。即使被增上慢的人們嘲笑,不輕菩薩也毫不動搖。不管被人如何怒罵,他從不生氣,只是反覆地說:「你必然會成佛」。此即「忍辱」修行,故稱佛為「能忍」,成佛就決定於能否忍耐到底。不輕菩薩就是如此,即使遭受他人之惡言、毆打,也不斷地以《二十四字法華經》下種。 戶田先生說:「折伏不需要十八般武藝,只要決意自己此生唯有弘揚南無妙法蓮華經,此即末法的折伏。除此之外,別無他法。」怎麼做才能弘揚妙法蓮華經?怎麼說才能清楚向他人介紹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?這種方法論與實際折伏完全無關。 我就是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!除了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外一無所有!無時無刻下定決心:除了正法之外自己一無所有,………因為已決意自己是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,所以能勇敢地流布「御本尊」。 「不輕菩薩」也是一樣。即使遭受他人的惡言、毆打,也不斷地以《二十四字法華經》下種。不管對方如何反應,堅持自己的信念:我要如此的渡過一生,奮戰到臨終。﹝福運121期34頁﹞ 行妙法蓮華經「不輕行」的福報 經文說:「這位〝常不輕菩薩〞在臨終時,在虛空中,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威音王佛先前所說的《法華經》,二十千萬億萬偈經文。都能受持即時獲得了如《法師功德品》所說的,六根清淨的功德。他得到了六根清淨的大功德後,不僅沒有命終,反而更增加了壽命到二百萬億那由佗歲,在此歲月中廣泛為人演說這部《法華經》。」 「不輕菩薩」不但沒死,還延長了壽命。所謂延長壽命,是指長壽的生命之意,也解釋為「生命力」。 即使早逝,若以充沛的生命力生活,創造大善價值,其人也算是「長壽」。換言之,盡力於廣布,加強眾人的生命力,可說沒有比此更長壽的了。 又,不輕菩薩也因此得到了「六根清淨」,這顯示出人間革命的實證,令週遭人們刮目相看。﹝福運121期35頁﹞ 「其罪畢已」也是不輕品的重要法門 「其罪畢已」其意,不輕菩薩遭受增上慢的四眾迫害,是因為過去曾誹謗《法華經》之故。今世由於弘揚《法華經》,忍受四眾的迫害,將使自己過去所累積的罪業得以消滅。﹝福運121期38頁﹞ 思考及啟示: 本品釋尊有說不輕菩薩就是他的前身,為何還會有毀謗《法華經》的罪業?這也正是「視同凡夫」的道理,凡夫開始時是否定自身擁有「佛界」,因而輕視自己受迷於外界現象。此乃無明,不信法華經,依此而生毀謗妙法。因受教於佛而產生覺悟,努力遵行妙法的精神,而消其罪業。 以此啟示身為凡夫的我們,只要認真向人宣說法裡,即使遭遇再大的反對、迫害,也要知道這可以消滅自己的罪業,無須怨嘆。﹝福運121期38頁﹞ 打罵「不輕菩薩」者的罪報 經文說:「此時那些以前時常對「常不輕」輕視罵詈迫害的四眾,看見他得到這麼大的功德,還又樂於為他人解說《法華經》,又辯才無礙,又感於他的身心善良、不生瞋恨、忍辱及智慧的力量。又聽到他的說法,於是都「信伏隨從」。 人們是現實的。在這之前,不輕菩薩稱不上雄辯,只會向人反覆說二十四字並禮拜。因為如此單純,令他人瞧不起。 最後他卻完全改觀。原先自己所瞧不起的那個寒酸男子,竟便成如此了不起、讓人尊敬。於是他們心想:「我錯了!」﹝福運121期35頁﹞ 但是雖然知錯了,行為上的因果仍須擔負。 所以《訶責謗法滅罪抄》有說:「打罵不輕菩薩者,始若無事,期後雖信伏隨從,崇仰不輕菩薩,若諸天之敬帝釋,我等之畏日月。然而,始之大重罪難消,千劫入大阿鼻地獄,二百億劫見棄於三寶。」﹝福運121期35頁﹞ 思考及啟示: 凡夫就是不輕菩薩,只要認真實踐「妙法」就可打開寶貴令人尊敬的生命,所以不可自我輕視。在學會中剛開始也許什麼都不會,只要擁有自信心及使命感努力實踐,「妙法」的力量就會開發出潛藏生命中的智慧寶藏,成就佛般的尊貴生命。 凡夫就是不輕菩薩,所以不可互相輕視。在學會中會員與會員應要互相尊重鼓勵,切不可有輕視、毀罵等行為。否則就如同增上慢的四眾對付不輕菩薩一樣,造罪不輕。 佛法是講「因果法則」,有種植此「因」的行為,則「果」必會顯現於生活中。「增上慢的四眾」所受的罪報即是。但他們因心生懺悔對不輕菩薩信伏隨從,所以得到釋尊渡救的福報。 如果不輕菩薩沒有「更增壽命。……廣為人說法華經。」,則「增上慢的四眾」將無法心生懺悔。「增上慢的四眾」將常墮無間地獄而受更長更長的無量罪報。所以生命的甦生,會帶來萬物新的契機。一個人的宿命的轉換也是一樣,當自己的宿命轉換了,跟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事物,全部都往轉換的方向去。所以一定要「戰勝自己」,「戰勝周圍」一切的逆境道理在此。這才是慈悲。 豈為異人。即是我身。 釋尊說到這裡,突然問到:「不輕菩薩究竟是誰?不是別人,就是我。」這一點很重要,日蓮大聖人將此經文「豈為異人。即是我身。」更深一層,以身讀之。 大聖人的一生遭遇數次大難,於龍口性命將絕之時,發?顯本,不但得以不死,還延長壽命。進而,在前往佐渡途中所停留的「寺泊」之地,寫道:「法華經是三世說法之儀式也。過去之不輕品,是今之《勸持品》;今之《勸持品》,是過去之《不輕品》也。今之《勸持品》,未來可為《不輕品》。其時,日蓮即可為不輕菩薩。」 過去之不輕品,是今之《勸持品》: 過去之不輕品 指的是釋尊《法華經》所說的不輕品,更深的含意是指不輕菩薩的精神。 今之《勸持品》 是指大聖人「如說修行」的實踐,意指大聖人是依照勸持品的經文在修行。 本句的文意是:過去釋尊所說的不輕品的精神,是我今世如勸持品般如說修行的根本。 今之《勸持品》,是過去之《不輕品》也。 所以說我今世如勸持品般如說修行,完全是因為我擁有了「不輕菩薩」那種,尊敬生命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的「大生命」。 今之《勸持品》,未來可為《不輕品》。 所以現在我以《勸持品》如說修行的種種,可以成為未來體悟《不輕品》的示範。 其時,日蓮即可為不輕菩薩。 到未來的眾生,都能深感我﹝日蓮大聖人﹞一生的實踐,都是以不輕菩薩的精神為根本的話,那時,大家就會知道我﹝日蓮大聖人﹞就是不輕菩薩了。 「在世是今,今是在世。」﹝種種御振舞御書﹞ 在世,是指釋尊。今,是指大聖人。 本文意就是指,釋尊就是我,我就是釋尊。 「豈為異人」,大聖人教示:不輕菩薩是釋尊。現在遭受如此大難的我,其實也是釋尊、是佛陀。若不了解此事,就不能算是學過《法華經》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c51524 的頭像
    cc51524

    綠的家具

    cc515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